我有一位客户,一位姓林的小姐姐,在去年开了一家名为“晚风咖啡”的咖啡店,她的咖啡店文艺十足,木质招牌、手绘菜单、窗台的绣球花,处处透着女生独有的细腻。
可开业头一个月,她跟我说,总有顾客表示“店里有点闷”,经过我们一番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均匀照明”的误区上。很多人觉得把灯挂满天花板,空间布置出文艺感即可,却忘了让灯光去放大它的美感。
一、三层照明逻辑:让顾客走进你的“故事”
1.基础光:像清晨的阳光一样“温暖”
放弃刺眼的吸顶灯吧!因为是米白色的墙面,所以林姐在我们的建议下,在天花板装了3盏柔光筒灯,色温选的3000K(暖白偏黄),再把亮度调至“能看清菜单但不晃眼”的程度。
当然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要少放灯,自然光是咖啡店的点睛之笔,天气不好的时候用窗边的落地灯,好多顾客都觉得“这种天气在店内喝一杯咖啡,非常惬意”。
展开剩余62%2.重点光:打一束“聚光灯”
林姐自诩冲咖啡小能手,在手冲台正上方装了一盏可调节防眩射灯,每当做咖啡的时候都会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不少人还拍照、拍视频,她自己都表示“都快成小网红了”。
书架区域更妙:她在每层隔板装了细条灯带,暖光从书脊间漏出来,《小王子》的烫金标题、旧杂志的复古插图,文艺范十足。有顾客说“在这种环境下,喝着咖啡看着书,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
3.氛围光:专属于咖啡师的舞台
最打动人的永远是“不经意的暖”。吧台下方的灯带照亮了小林的手——磨豆、压粉、拉花时,光影在她手臂上流动,曾经有顾客说“看你做咖啡像在看一场小演出”。
她还在窗台摆了盏琉璃小灯,晚上亮起来时,总会给人灯塔的感觉。“有个女生说,自己就是被这盏灯吸引进来的,之后成为了咖啡店的常客。”
二、照明不是“装灯”,是给店铺写“故事”
现在的“晚风咖啡”,下午三点的阳光会透过百叶窗,在地板投下条纹光斑,刚好落在靠窗的座位上。林姐会在这时吃着小蛋糕喝杯咖啡,让人觉得非常的美。有顾客说:“在这里喝咖啡,连时间都变慢了。”
开一家咖啡店,80%能够盈利的店拼的从来不是豪华装修,而是能否凸显细节——就比如灯光要知道哪里该亮,哪里该暗,能否用基本光让客人感到舒适、重点光凸显店内细节,氛围光留住顾客,让客人在店内通过照明找到他的所需即可。毕竟,最好的照明逻辑,从来都是“让顾客感受到被温柔对待”。
发布于:天津市手机上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