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一:过度交易——被多巴胺驱使的频繁操作
行为心理学解释:交易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让我们对每次交易都产生快感期待,形成类似赌博的心理依赖。
我是如何戒掉的:设置了每周最大交易次数限制,并规定每笔交易必须符合提前设定的条件。最初需要极强的自制力,但几周后,这种克制就形成了新的习惯。现在,我不会因为'手痒'而交易,每笔操作都有明确依据。
坏习惯二:结果导向——单笔交易盈亏影响情绪
行为心理学解释:'结果导向偏见'让我们以单次结果判断决策质量,而忽视长期概率优势。
我是如何戒掉的:开始写交易日记,重点记录决策过程而非结果。只要决策符合我的交易系统,即使结果是亏损的,我也会标记为'好交易'。这帮助我保持长期视角,不再为单次亏损懊恼。
坏习惯三:确认偏误——只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行为心理学解释:我们天然倾向于寻找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忽视相反证据。
我是如何戒掉的:强制自己每做出一个判断前,必须列出至少3个可能证明我错误的因素。这个简单练习常常让我发现之前忽略的风险,避免了许多冲动交易。
坏习惯四:沉没成本效应——因已亏损而坚持错误决策
行为心理学解释:人们倾向于继续投入资源到亏损项目中,仅仅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成本。
我是如何戒掉的:设置了严格的止损规则,并自动化执行。现在我将止损视为交易的'成本',就像买保险一样自然,不再因为'已经亏了'而推迟止损。
坏习惯五:近期偏好——高估近期市场行为的重要性
行为心理学解释:大脑会赋予近期事件过高权重,导致我们根据短期市场波动做出长期判断。
我是如何戒掉的:在时间管理上,我将分析时间重新分配:现在只用30分钟分析近期走势,而用90分钟研究长期图表和宏观经济因素。这种时间分配强迫我关注更大图景。
我是如何实现每天只看盘2小时的
1. 预先规划交易时间:现在我将看盘时间严格限定在早盘前30分钟和收盘前30分钟,以及中间的几次5分钟检查。总计不超过2小时。
2. 设置价格警报:利用交易平台的价格提醒功能,免除了我持续盯盘的需要。
3. 定期复盘而非持续盯盘:每天花45分钟复盘当日交易,比盘中实时反应更有效。
4. 拥抱错过:接受自己会错过某些机会,这是获得时间自由的必要代价。
改变这些习惯初期极具挑战,但几周后,新的思维模式便开始形成。现在的我不再被市场波动绑架,有了更多时间研究、学习和生活,交易结果反而稳步提升。记住:交易成功不是关于更多分析、更多指标、更多屏幕时间,而是关于更好的决策流程和心理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手机上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