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对新中国的军事发展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评衔与授衔工作。其中,“岭南雄师” 42 军正师职以上干部的评衔与授衔情况格外引人关注,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42 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 5 纵队,在解放战争中就已经展露头角,之后历经改编,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承担着重要使命。1950 年,朝鲜半岛战火纷飞,42 军作为首批入朝部队,在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他们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役,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指挥,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保卫国家尊严与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1952 年,42 军凯旋回国,驻防广东,成为拱卫祖国南大门的坚实力量。
时间来到 1953 年上半年,军队开始了军衔鉴定工作。42 军军长吴瑞林与政委郭成柱,分别被中南军区上报为中将与少将军衔。这可不是随便定的,吴瑞林军长出身红四方面军,作战经验那叫一个丰富,指挥能力更是卓越非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郭成柱政委也不简单,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深厚的政治工作经验,为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军队的评衔工作可没那么简单,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1954 年 12 月底,在搁置了一年多后,评衔工作才重新启动。1955 年 1 月 12 日,总干部部发布《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这就像一声响亮的号角,再次拉开了评衔工作的大幕。这次要求全军各单位对 1953 年 12 月份之前做的干部军衔鉴定进行修改和补充,而且必须在 1955 年 4 月底前完成全军评衔工作。同月,总干部部把 1953 年 12 月前各大单位上报的正军级以上干部的军衔鉴定,重新发回给各大单位党委。中南军区党委接到指示后,马上行动起来,对拟评中将名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42 军军长吴瑞林的中将军衔那是相当稳固,1955 年 1 月底前,修正后的拟评中将名单就上报到了总干部部,等待中央军委评定。
1955 年 1 月下旬,中央军委通过了现役军官初评上将名单,紧接着 2 月份就开启了中将评衔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那真是慎之又慎,要综合考虑将领们的战功、军事素养、领导能力,还有对革命事业的长期贡献等诸多因素。中将名单从原来上报的 200 多人,经过层层筛选和权衡,最后减到了 170 余人,而吴瑞林军长凭借自己过硬的实力和突出的贡献,成功入选中将名单。
与此同时,中南军区党委也没闲着。1955 年 2 月,他们抓紧完成了军级干部与可评为少将的正师级干部的军衔鉴定修改与补充工作,精心选出了少将名单并上报总干部部。在这份名单里,42 军可谓是人才济济,政委郭成柱和 2 位副军长等 8 人都成功入选拟评少将名单,这是对他们在革命生涯中付出和成就的高度认可。
1955 年 3 月初到 4 月下旬,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干部部接过评衔工作的接力棒,开始了现役军官初评少将的综合评定工作。这工作就像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得对每一位候选军官进行全面考量。初评少将名单从原来上报的 1100 多人,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减少到 820 多人。1955 年 5 月 6 日,中央军委通过了现役军官初评上将至少将名单,42 军有 5 人脱颖而出,被评为少将。而原来上报为少将的王道全、苏克之与王世琳则改评为大校。这可不是说他们能力不行或者贡献不够,而是要综合考虑全军的整体情况、部队编制,还有不同岗位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才做出的决定。
1955 年 5 月上旬,总干部部把军委审定的少将名单发给各大单位党委,再次征求意见,这充分体现了评衔工作的严谨和民主,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将领都能得到最合适的评价和荣誉。从 1955 年 4 月下旬开始,广州军区党委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大校以下军衔的评定工作。这工作也不轻松,涉及到很多基层干部,得仔细梳理和评估他们的功绩、能力和表现。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1955 年 7 月,42 军一共评定了 8 位大校,8 位正师职上校。这些大校和上校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在这次评衔工作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1955 年 9 月 23 日,这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 42 军胡继成、郭成柱、杨大易等 5 人少将军衔。那一刻,荣耀的光芒照耀着这些将领,他们的脸上满是自豪和激动。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认可,更是对 42 军全体官兵奋斗和牺牲的褒奖。9 月 28 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签署授衔令,授予 42 军王道全、王世琳、苏克之等 8 人以大校军衔,还有 8 位正师职以上校军衔。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都凝聚着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回顾 1955 年 42 军正师职以上干部的评衔与授衔过程,就像翻开一部充满奋斗、奉献与荣耀的历史书。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对革命功臣的敬重和褒奖,也彰显了人民解放军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为了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奋勇向前,续写辉煌。而 42 军这支 “岭南雄师”,也会带着这份荣耀,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奔腾,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钢铁长城。
手机上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