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方组成:柴胡、制香附、三棱、莪术各10g,炙鳖甲、炒白芍、生地、熟地、生黄芪、鸡内金各15g,当归12g,鸡血藤18g,鸡骨草30g,腹水者加《傅青主男科》所收录的决流汤,即牵牛子10g,甘遂8g,车前子30g,桂枝8g,肉桂2g(另炖冲)。
柴胡、香附主疏理肝气,肝病早期往往起源于肝气不疏,可见调肝的重要性。药对柴胡、香附源自于柴胡疏肝散,主治肝失疏泄所导致的肝气郁结,伴有胁肋疼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制鳖甲、三棱、莪术功效为软坚散结,活血消癥,对应调肝八法中的软肝。《经验良方》中记载:“癥音征,为腹中结病,治癥,蓬莪术、荆三棱酒煨煎服。”三棱甘平,善于破血中之气,莪术苦温,善于破其中之血,二者配伍积聚得以消散。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认为:“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之要药,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一切血凝气滞症状。”同时配合制鳖甲,养阴清热,入肝消积,增加软坚散结的效果。
生地黄性凉而不寒,善于滋阴凉血,养阴生津,生血脉、益精髓;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味厚气薄,为补血生精、滋阴补肾之要药。生地黄以养阴、凉血、止血为主,熟地黄以滋阴补血为要。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其功益彰,共奏滋阴补肾,益精填髓,补血生血,养阴凉血之功。
当归辛甘温润,能走能守,入心肝能生阴化阳,养血活血,走脾经而散精微,化生补血;
黄芪甘温,大补脾肺之气,振奋元阳,升举清阳,以资生血之源,为补气升阳之要药,二药相合,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共收补气生血之效。上四味药物滋肝肾之阴,实脾养肝,补而不滞。
肝硬化常并见腹水、胸水。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适当使用决流汤,同时也配合使用调补脾胃药物。
决流汤方剂组成中包含黑丑、甘遂,但使用时强调中病即止,在消腹水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调其中,以保障脾胃制水的功能。余瀛鳌常选用决流汤方进行治疗。其中使用利水效佳之牵牛子10g,甘遂8g,配伍肉桂2g(冲服),车前子30g(包煎),引水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牵牛、甘遂过于峻烈。
腹水程度较轻者,去牵牛子、甘遂、肉桂,加车前草15g,云苓20g;消水后,使用苍术、白术、山药、甘草等药物健脾以恢复正气。
用药加减
肝硬化证型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调肝软坚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伍。
肝火旺盛伴牙龈出血者使用龙胆草、川连清肝泻火;
伴血压升高者使用代赭石。
肝气不疏者使用青皮、木香、川厚朴。
气虚者加元参。谷丙转氨或谷草转氨酶升高者加鸡骨草。
脘痞腹胀者使用苏梗、木香;
不欲饮食者加鸡内金、炒谷芽健脾消食。
下肢微肿或少量胸水、腹水使用云苓、车前草和车前子利水渗湿;
水肿脉沉濡说明表虚不固,在云苓、车前草和车前子基础上加防己;
水湿伴喘者加石见穿;
水肿严重者使用牵牛子等攻逐水饮。
合并肝囊肿、肝血管瘤者加皂角刺。
合并结石者加金钱草以化石。
肝硬化伴出血倾向者使用炒蒲黄止血化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手机上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