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7日的晚上,住在河南省鲁山县的路安邦老人正在回家的途中,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微弱的婴儿哭声。声音时远时近,似乎在呼唤着什么。好奇心驱使他跟随声音,终于来到了一堆垃圾旁。令他惊讶的是,垃圾堆旁竟然躺着一个小小的女婴,婴儿旁边有一个奶瓶,距离她不远处,几条野狗正在游荡,显得不怀好意。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被丢弃,真是罪孽深重!”路安邦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迅速走上前,将这个小小的生命紧紧抱在怀中。那是一个长得非常讨喜的女婴,不过,她背上的一个巨大的肉疙瘩让人看了心生不忍,这可能就是她被抛弃的原因。
当路安邦带着婴儿回到家时,邻居们看到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赞赏,反而有些人劝他赶紧把孩子送走。“这种病孩子,养也没什么希望,还是赶紧放弃算了。”他们说。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这个小女孩第一次被遗弃了。虽然没人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但这孩子曾经被几家好心人收养过,然而,没过多久,她又再次出现在街头,或者被丢弃在垃圾堆,或者在池塘边,甚至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展开剩余87%据曾收养过她的一个家庭透露,这孩子身体不好,患有难以治疗的重病。这让邻里的人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纷纷劝路安邦放弃这项沉重的责任。然而,路安邦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他决定把小女孩带回家。
路安邦那年已经53岁,曾在县里的豫剧团工作,月退休金约2000元,而且家里还有一间门面商铺。尽管收入不算少,但生活中的负担也很重。大儿子在郑州大学读书,而小儿子患有精神疾病,时常需要住院治疗。学费和治疗费都需要大量开支,这让家庭压力倍增。
看到丈夫抱回这个孩子,路安邦的妻子范阿姨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她明白,虽然家里困难重重,但既然孩子已经被丈夫带回来,自己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被抛弃?她想,如果这孩子没人捡,或许就会被野狗叼走,或者冻死在街头,那岂不是更加让人心碎?
第二天一大早,路安邦夫妻俩便带着女婴去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神情凝重,说:“你们是第七次将她带到医院了。她患有脊髓脊膜膨出,这是先天性的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看见她背上的那个肿块了吗?那是她的脊髓。即便进行手术,也无法完全治愈,得定期复查。”医生的话无疑是令人心寒的,但也明确表示,孩子的治疗将是一个无底洞,若家里资金有限,最好……不过路安邦和妻子依然决定,不能让这个小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无助地离去。
于是,夫妻俩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再次来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却被告知:“这个孩子并不是第一次被送到这里了,我们也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开始无奈地考虑放弃。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这个决定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尤其是给孩子上户口的过程更是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夫妻俩寻求了新闻媒体的帮助。经过《大河报》的报道,鲁山县开始关注这对夫妻的决定。
当地一位妇女得知消息后,专门来到路安邦家中。她满含泪水地告诉夫妻俩,她曾经收养过这个孩子。她回忆起当初把孩子带回家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大家认为这个孩子活不长,还是早点放弃为好。她一直内疚至今,看到路安邦一家即使生活困难,依然愿意收养孩子,心中既感动又愧疚,主动捐出200元,表示希望能为孩子治病。
有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后,县民政局也很快帮助夫妻俩办好了收养手续。从此,路安邦和范阿姨正式成为了小女孩的父母,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路景源。
收养后,路安邦夫妇不惜花钱为小景源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她背上的大疙瘩。然而,孩子的身体状况依旧不容乐观,经常生病,夫妻俩不得不频繁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生活变得异常艰难,虽然原本的门面生意也开始出现问题,最终关门大吉,经济压力日益加重。
不久后,路安邦的母亲不幸摔断了腿,需要住院治疗,这让原本打算外出找工作补贴家用的范阿姨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婆婆的工作中。
2007年,小景源的病情加重,痛苦地喊叫。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尾骨裂开,并且流出清水。医生建议他们去大城市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路安邦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家中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借出了两万元,带着小景源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确诊小景源患有“脊髓栓系统综合征”,并明确告诉路安邦,即使手术成功,随着孩子的成长,12岁以后可能会有并发症。路安邦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治,孩子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手术期间,副院长刘福云亲自为小景源做手术,并且个人捐款7600元,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捐出了7000元,民政部门发放的临时救助金也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手术成功,孩子终于有了些许好转。但路安邦心中最担心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他如何向妻子解释已经抵押掉房子的事情?
回家后,路安邦小心翼翼地向妻子说明了情况,告诉她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孩子的命比房子更重要。”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然而,这一番话却让范阿姨感到深深的愤怒和失望。虽然她知道小景源很可怜,但丈夫却隐瞒这么大的事情,她感到无法再继续忍受。最终,她决定与路安邦离婚。
离婚后,路安邦带着小景源租了一间简陋的小院子,每月租金仅50元。对于他来说,这笔钱也已是巨大负担。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都去捡废品卖,以补贴家用。好在大儿子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前妻偶尔也会来帮忙照顾孩子。
尽管生活困苦,路安邦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能够养活这个孩子,哪怕前路再艰难。
2015年5月,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来到鲁阳小学,为小景源送来了儿童轮椅。当小景源坐上轮椅时,路安邦感慨万分。尽管生活依旧困难,但他依然坚持每天用心照顾孩子。
然而,小景源的身体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2017年,她的病情开始恶化,出现了褥疮等症状。2019年,小景源又因病住院,医生告知路安邦,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必须尽早手术,否则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但是,这笔巨额的医疗费用对于路安邦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为了治病,他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几乎每一分钱都来自捡废品和微薄的退休金。面对巨大的医疗费用,路安邦终于忍不住在记者面前哭了出来:“我已经尽力了,但我不知如何继续为她提供希望。”
在《大河报》的报道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善款汇聚而来。2019年8月,小景源的手术费终于凑齐,手术成功,她终于能够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
然而
发布于:天津市手机上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